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2-10-17 17:00
来源:本站
艾尔范·买买提力刚来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买家乡镇买家巷中心小学不久,就遇到一件让他尴尬不已的事。 “能不能让那边的新老师给我们上体育课。”一个男孩用手指指不远处准备回办公室的艾尔范,恳求自己的体育老师。 “要不你来。”体育老师瞪了艾尔范一眼。 “啊,还是您上吧,我刚上完课,有点累,也该回去备新课了。”艾尔范连忙摆手,迅速离开操场。 “太尴尬了。那个男孩是四年级三班的,他们看我刚上完一节体育课,也想让我给他们上课。”艾尔范解释说。 把体育课上成“公开课” 艾尔范·买买提力,今年大一,在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读体育教育专业。成为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支教志愿者,来买家巷中心小学教体育对他而言是“人生第一次”,能被这么多孩子喜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第一次”。他没想到,来支教几个星期不到,“能上一节新老师的体育课”就成了买家巷中心小学所有孩子心中最向往的事。 ▲艾尔范在体育课上带孩子们体验上篮 要说,艾尔范的课也没什么神奇魔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规范上课”。尽管已经时隔两个多月,第一天上课的情况对他而言仍历历在目。 按照学校安排,艾尔范给四、五年级6个班的孩子上课。第一天上课铃响以后,艾尔范招呼孩子们集合,让体育委员带着大家绕操场慢跑三圈。 “从左到右依次报数。”艾尔范等大家跑回来站好后发出第一个指令,准备课前点名。结果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知道该做什么。 “我只是按照正规体育课标准来,结果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一些运动常识比如运动前必须热身,还有一些动作指令…….都需要从零教起。这些孩子从没上过一节正规体育课。” 至于其他体育老师,严格意义上,都不是专业教体育的。他们上“体育课”就是把孩子们集合起来,交代完安全事项,就解散自由活动。“学校的设施、环境看起来都不错,有塑胶操场,篮球数量也不少,但老师却不多,体育老师也要教数学、语文、英语。”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艾尔范在心底做了一个决定,他希望在支教2个月时间里,尽己所能,让孩子们掌握基本体育课常识。“虽然我来之前无数次想象过当老师该做什么,但当现实中孩子们叫一声‘老师’时,心里一下子就‘感觉不一样了’”。艾尔范这样说道,“也许这就是责任吧。上体育课该做什么,规范的动作名称,我觉得需要让孩子们知道。”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上课计划,艾尔范又发现,讲多了,孩子们会不耐烦,那就“小游戏安排起来”。“我也希望他们能在我的影响下爱上体育,这将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艾尔范和“小球员们” 在艾尔范的努力下,很快,四五年级6个班孩子迅速掌握了规范上课,规范运动的要领。课上小游戏更吸引了大量围观。“其他班孩子也会围过来看,还有一些老师会拿着手机过来录视频。”慢慢的,不仅是小游戏环节,在校长倡导下,艾尔范的体育课变成了“公开课”,每次都有老师前来观摩、录像、学习。其他体育老师也会跟他私下交流,学上一两手。“放羊式”上课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我没想到,他们会把我上课的内容和方式这么快学以致用。” 除了规范体育课,艾尔范还想着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有些孩子不会三步上篮,我就趁周六日去县城里找小学体育老师请教,不会的孩子,就给他们前面放两个大的呼啦圈,简化动作,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 ▲孩子们的“告白信” 有一天艾尔范还在宿舍午休,四年级3个班的班长一起来敲门:“老师,这是同学们给您写的信,大家都有话要说。”说着,每人都把厚厚一沓作业纸递到艾尔范手中。 “老师,我特别喜欢你…….” “你的体育课是我上过最有意思的,你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 “这个学期过得特别开心,下个学期你能不能再来。” 打开一封封信,这样一句句质朴但又动人的话语映入眼帘,走入心间。“我当时快看哭了,他们都有署名,班里每个人都给我写了一封信。”艾尔范脸上洋溢着幸福,“那时我支教快结束了,孩子们送我这份礼物对我来说,特别宝贵。如果再有支教的机会,我还是会报名,我还没有收够孩子们给我的信呢。” “以后,我就是你哥” 来买家巷中心小学支教,让艾尔范倍感责任艰巨。“来之前,学校都给我们培训过,当时对‘助力乡村体育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念口号’,真正开始支教,才体会到这件事的深刻意义。”在组建自己的篮球队以后,艾尔范更是精心培养每个孩子,为了进一步了解队里每一员,他开始不厌其烦地安排课后家访。 “我原本没想做这么多家访,但每个孩子都需要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开展训练。” ▲艾尔范利用业余时间给“篮球队”每个孩子安排家访 马建(化名)是队里第一个被安排家访的孩子。课间十分钟,艾尔范就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操场座椅上闷闷不乐。上课铃响,艾尔范组织孩子们练基本运球,马建依旧心不在焉,动作也敷衍无力。 “你怎么了,今天不在状态?”艾尔范问。马建不言语。 “有什么事能跟我说说吗?”艾尔范又问。马建还是不吱声。 “那你让你爸过来,跟我聊聊吧。”艾尔范有点着急。 “马建是队长,他的心情、态度会直接影响其他队员,所以我很在意。”艾尔范这样解释。但没想到“请爸爸”一出,孩子哭起来了。 “我后来才知道,他4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孩子因为没有爸爸一直很自卑。他一哭,我当时也懵了,不知道怎么应对。面对孩子,每一句话真的都要谨慎。”艾尔范担心马建,尽快安排了家访。 马建的家并不像想象中贫困家庭那样破烂不堪。政府扶贫工作的开展,让这些困难家庭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孩子上学,一家人基本吃穿用也不用担心,但物质上的扶贫仍远远不够。 马建的母亲,40来岁,苍白的脸上布满疲惫。她只说自己身体不好,却依然要坚持工作抚养马建和姐姐两个孩子。姐姐在县城上高中,经常想直接嫁人,好减轻家里负担。马建则常因被说是“没爸的孩子”而影响心情。 “他心情不好就会去打篮球”。妈妈说道,“去年马建就参加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了。我一开始担心他要买新球鞋,家里承担不起,后来发现,只要去训练了,孩子当天心情就不错。既然这样,我肯定支持他。” 了解了家庭情况后,艾尔范打心底心疼马建。“再有人说你没爸爸,你就说家里还有个哥哥呢。以后我就是你哥了,有事你就找我。”艾尔范拍了拍马建的肩膀。 在艾尔范的帮助下,马建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善。篮球让这个孩子激荡的情绪有了出口。他还经常和妈妈提起,新来的体育老师就像大哥哥一样,让他感觉很温暖。 篮球是人生“教练” 广河县素有“篮球摇篮之乡”的美誉。近三十年来,篮球在广河县已逐渐成为一项全民运动。有统计显示,2021年全县参与篮球的人数达10万余人。“当地人普遍喜欢打篮球。这里到处都有打篮球的场子,还有好多篮球爱好者、专业球员会慕名而来打比赛。”艾尔范介绍说,“不过,‘女孩子打篮球’并不被广泛认可,尤其爷爷奶奶那一代,还是觉得打篮球只是男人的事。” 为了说服家长,艾尔范在家访过程中,没少费口舌。“我自己的教练就是女性。西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能来支教都经过她培训,专业程度一点也不差,这就证明女孩子一样可以打篮球。”面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艾尔范拿出女教练的照片解释打篮球、多运动的益处。 ▲西北民族大学老师王晓玲在出征前为志愿者们培训 “篮球会让一个人发生很多改变,比如打配合,很多时候需要大声喊出来。打过篮球的人还能成为朋友,增加社交。时间长了,人潜移默化就会变得开朗。性格慢慢发生改变。”艾尔范介绍,从过去的内向害羞到现在的敢于展示自我,他自己也因为打篮球受益匪浅。 “孩子们训练一段时间发生改变了,家长们也就同意了。” ▲艾尔范参加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比赛 对艾尔范而言,篮球的意义不只是一项运动,一个爱好,更像他人生的教练。“打篮球是我从小坚持到大的一件事。篮球磨练了我的意志力。现在,只要我喜欢的事,就会坚持到底。”他希望,在支教过程中,也能将这种体育精神传承下去,让孩子们真正受益终身。
成为月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