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12-16 11:39
来源:本站
2024年11月21日 ,普华永道发布《全球体育行业调研(第八期)中国报告》,报告从产业前景、体育服务经济、体育国际化进程、智能技术应用、体育专业化发展、重大赛事模式变革、女性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公益事业8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市场的具体调研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公益事业》是首次以独立章节写入调研报告。姚基金秘书长叶大伟受邀参与报告的《体育公益事业》章节调研和策划,为调研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专业见解。
叶大伟认为,应该从“公益+体育”和“体育+公益”两个维度看待这个问题,他例举了伦敦马拉松的成熟公益模式和正在迅速发展的上海马拉松公益探索。体育+公益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重要性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希望赛事多方参与主体(赛事主办方、政府机构、运动员、体育产业从业者、媒体以及公众等)以体育赛事为载体,以创新思维参与体育公益事业,在赛事规划前期融入公益元素,关注特定群体,增加赛事与公益之间的互动,让赛事更具温度和人文关怀。
▲哈登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小球员互动
以下内容引自普华永道发布《全球体育行业调研(第八期)中国报告》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内地共有约92家体育类基金会,其中57家面向综合性体育领域,其余专注于单类运动项目。
2008-2023年新增体育类基金会数量(单位:个)
来源:基金会中心网
体育公益事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育公益在推广体育运动、增进人民健康、弘扬体育精神、塑造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乃至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期望以体育赛事为载体,相关的参与主体,包括赛事主办方、政府机构、运动员、体育产业从业者、媒体以及公众等都可以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参与体育公益事业;期望通过机制设计,在赛事规划前期即将公益作为主要元素融入赛事过程。如果希望吸引更多人观看比赛,赛事也需先“看到更多的人”,比如那些需要体育公益关注的特定群体(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从以往成功实践来看,赛事与公益活动可以实现良性互动,赛事会因此更有“温度”,更具人文关怀。
—— 叶大伟 姚基金秘书长
国内体育公益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尤其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相信中国体育公益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 孙小峰 冠军基金秘书长
成为月捐人